发布时间:2017-11-22 来源:珠江时报
■专家们畅所欲言,为南海发展智能制造建言献策。
■广东省大数据开发者大会暨2017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佛山)现场。
■大会前,企业展出其工业智能产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南海是国内传统制造业重镇,能否把握机遇成功转型升级,对南海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南海正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借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进程。昨日,广东省大数据开发者大会暨2017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佛山)在南海召开,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ET工业大脑首席架构师刘宇航、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洁、维尚集团副总裁欧阳熙以及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斌等畅所欲言,就南海发展智能制造建言献策。
谈历程
从“落后挨打”到重视发展
“德国家具设备供应商不为我们提供设备接口,买回来的设备只能用于家具制造不能用于定制家具。”欧阳熙说,这对于主打定制家具的他们来说很是受伤。原来,在过去,由于国内企业无法生产精良的家具生产设备,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后来,直到另外一家设备公司帮企业解决了接口问题,德国供应商才重新向企业开放端口,主动提出帮企业维护设备。欧阳熙坦言,这段令人感慨的经历告诉他们,不想再受制于人,企业必须主动发展智能制造,生产属于企业、属于中国的智能化设备。
事实上,除民企以外,南海各镇(街道)也越发重视智能制造,先后通过引进人才及其他方式补短板。以西樵镇为例,西樵根据自身纺织服装行业多、转型升级难的问题,在去年举办“2016年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深度分享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化供应链,多层面解构供应链。
谈认识
走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道路
南海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已初见成效,但相比德国或其他智能制造领军国家,仍存在不小差距。谈及德国智能制造,张洁认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强烈的危机意识。“德国95%以上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如果不做工业4.0,未来就会被软件企业占据。”张洁表示,现今,国内有不少经营良好的制造行业都是依托软件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也要有危机感。
刘宇航则表示,中国企业要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道路。中国在互联网设备线上线下互通、装备系统化等方面,与其他智能制造领军国家(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只能“迂回前进”。国内最先涉猎智能制造的外挂遥感器设备就是范例之一。经过几年的沉淀和积累,国内的外挂遥感产业已慢慢成熟、成型,部分企业更是率先发展起来,达到工业2.0甚至3.0水平。
谈突破
抓住行业痛点实现智能转型
尽管智能制造前景可观,但是大多数南海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究其原因,张洁认为,是传统企业家把智能制造想得太难、太高大上了。“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企业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张洁说,此外,国内也有数字化、信息化的软件集成商,通过他们同样能帮助传统企业实现转型。
对此,朱斌颇为认同。“企业常常会放大转型的难度却忽视了自身的优势。”朱斌表示,传统企业若不能及时打破心理围城,将错失良好的转型升级机会。至于如何走好转型升级第一步,朱斌认为关键是“一针捅破天”,即企业将自身放在行业和用户需求的大背景下,找到一个行业痛点并针对痛点不断优化,就能成就一家“还不错”的企业。
此外,朱斌还认为南海应当充分利用产业聚集、行业专家聚集的优势,实现新技术、新经济的融合。“仅仅是靠IT专家、大数据专家,有时候是很难解决一些问题的。因为他们对行业没有专业的认知和体会。”朱斌表示,南海最大的优势是依托传统产业沉淀了一批行业专家,这将是南海打开智能制造大门的一把钥匙。
主题演讲
刘宇航(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ET工业大脑首席架构师)
搭建平台助力企业转型
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你为什么会站在智能制造这个领域,你打算为制造业做些什么?在昨日的主题演讲环节,刘宇航将内心思考的问题作为引子,结合阿里云的领先技术及阿里云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作出阐述。
“一开始,有人认为阿里巴巴是开超市的,顺道给人借钱的公司。后来,租车平台发展起来,又有人觉得我们是一家出租公司。”刘宇航说,但在他看来,阿里巴巴是整个互联网企业中最有条件发展智能制造的。
一来是因为阿里云是目前全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云计算厂商;二来是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阿里巴巴在智能制造、化工、钢铁、橡胶、新能源方面有大量的落地案例。刘宇航说,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有几个共同点:一是生产线路集中;二是产业有规律;三是数据闭环。比如化工生产业,一旦把某个工艺进行改善之后,会获得巨大的价值。
面对佛山坐拥大量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刘宇航则认为应该转变思路做到“普惠”。“我们试图把自己做成一个平台,把各方都连接在一起,这样各方擅长的技术或资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企业的需求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刘宇航说,当阿里云帮助企业建立生态圈,能够自主运营后,阿里云就会逐渐退出。
在这里,刘宇航点出了阿里云最核心的共识,那便是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在给企业额外增长的价值里面获得阿里云的价值。他希望基于数据的整合,实实在在为大家解决问题,或者提升企业的收益,这才是工业互联网真正要做的事情。
欧阳熙(维尚集团副总裁)
转型引领家具行业大变革
“经过前三次转型升级,我们发现还得进行第四次转型,这一次,我们仍然向互联网进军……”在昨日的论坛中,维尚集团副总裁、维意定制CEO欧阳熙分享了企业转型的经历。
欧阳熙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以软件开发起家,并在本世纪初首次尝试转型,可惜“触网”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企业并没有放弃转型。2003年,维尚提出“免费思维”,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免费为消费者做设计,初尝成功滋味的维尚因此掀起了家具行业的第一次革命。
“因为没有制造,销量越大,死得越快。”欧阳熙表示,看似成功的背后却是危机四伏。由于销量太大,且个性化定制家具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合作的生产厂家纷纷“倒戈”。特别是在2006年春节后,大量订单涌向维尚,加上合作伙伴拒绝继续合作,让企业面临了一场不小的危机。
认识到“没有制造光谈定制是走不通”的维尚,在2009年开始了第三次转型: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改变家具生产模式。“我们决定开设生产线,将所有积累的数据、参数传输到生产端,实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生产出个性化产品。”欧阳熙介绍,自此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同时掀起家具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引领全屋定制潮流。
2014年,维尚主动拥抱互联网浪潮,继续进行第四次转型,如已建成并运营的新居网等。欧阳熙表示,借力阿里云,他们还将深化第四次转型。欧阳熙说,未来,他们希望利用企业现有的个性化定制生产经验,帮助家装企业改变运营模式,尝试将家具个性化定制的全过程迁移到消费者家中,在现场实现个性化生产、施工。
张洁(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打造“五位一体”的制造业大数据生态系统
数据究竟有多神奇?昨日,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张洁在作“制造业大数据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演讲中,首先分享了2006年世界杯德国对阿根廷的点球大战案例。
在这场激烈的点球大战中,守门员在赛前拿到教练给他的写着对方球员射门习惯的纸条,上面根据1.3万个点球数据,得出数据、经验,最终凭借守门员的神勇表现帮助球队获胜。
而在制造业领域,海量数据也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根据2012年麦肯锡的报告,制造业存储的数据体量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为此,张洁作出判断:制造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产业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过程中,大数据一定是转型升级加速器。
在张洁看来,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智能制造是目标,智能制造靠的是工厂的智能大脑,而“大脑”的核心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改变人类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对工厂、企业来讲,企业追求的目标,从原来的成本越低越好、质量越高越好,到如今生产多样性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比如设计师可以通过收集客户数据,分析客户喜好,预测市场流行趋势。
如何推动大数据在制造业广泛应用,实现智能制造?张洁认为,需要打造一个集数据交易、高端产业基金、产业集群、大数据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政府、企业、行业、高校等各司其职:政府做标准与服务,推进产业化,企业推动全产业链的应用,行业则推进基于第三方制造业大数据云服务体系的一些标准、规范,高校则要打造大数据驱动的工业创新中心,通过生态互动全面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张洁表示,大数据的推进需要社会大数据与制造大数据相融合,在智能制造业链条中,打造基于公共云平台的信息共享新模式,在新模式下开展智能制造活动,比如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营销、智能维护。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周钊泷文/珠江时报记者周钊泷李华曾飘飘杨慧通讯员/祁岩钟婷婷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